宦官高力士墓志出土,揭開不為人知的歷史,字跡精美堪稱唐代之最
2023/10/03

ADVERTISEMENT

中國古代的封建王朝,從秦漢到隋唐,一直到宋明,都出現過宦官干政的情況,誕生了不少權傾朝野的大太監,比如東漢的十常侍、唐代的魚朝恩、宋代的童貫、明代的劉瑾、魏忠賢等。要說歷史上,哪個太監最得皇帝信任,結局也最好,恐怕非高力士莫屬了。

喜愛李白的朋友經常會引用兩句詩和一個典故,即「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和高力士脫靴的故事。但事實就是,高力士如果真想整李白,恐怕比翻手還要容易。作為一生死忠于唐玄宗的人,高力士的地位即使是宰相、王公見了他都要畢恭畢敬。

高力士對唐玄宗的忠心是幾乎所有歷史學家都認可的,武則天在位期間,高力士入宮,當時李隆基還是臨淄王。他與李傾心結交,此后參與平定韋后之亂和誅殺太平公主,助李隆基登基。他經歷了「開元盛世」「安史之亂」和玄宗退位。當他得知玄宗駕崩后,也吐血而亡,朝廷感其節義,賜他陪葬泰陵,成了歷史上唯一一位與帝王合葬的宦官。

ADVERTISEMENT

1999年,高力士的墓冢被搶救性發掘,出土了一塊墓志銘,保存極為完好,根據上面的文字,專家命名為《大唐故開府儀同三司兼內侍監上柱國齊國公贈揚州大都督高公墓志銘》。它鐫刻于唐寶應二年(763年),由潘炎撰文、張少悌書丹。

《高力士墓志》以青石雕成,長113厘米、寬79厘米、厚16厘米,文字以行、楷兩種字體居多,共45行、1435個字,單字大小約3厘米。根據所書內容,我們可以得知一些「歷史真相」。首先,高力士出身不低,是左驍衛大將軍、荊州都督馮盎的曾孫。因此他并不姓高,本姓馮,名元一,祖籍廣東茂名,幼年時受嶺南謀反案被閹割。

此外,墓志還記載了他保護君主子女以及上書勸諫的事,這些都與現代電視劇中描繪的那種獐頭鼠目、諂媚阿諛的形象截然不同。《高力士墓志》除了史料價值豐富外,書法價值也極高,由于千余年長埋地下,且未被地下水腐蝕,此墓志被譽為保存最完好的唐碑。

ADVERTISEMENT

書寫者張少悌是中唐寫碑圣手,他取法于「二王」、褚遂良、唐玄宗、李邕、徐浩等人筆法,以一手雍容大氣、法度謹嚴的行楷著稱。

此碑頗有《圣教序》風采,行筆尖鋒,筆畫飽滿、力道豐沛,絞轉連帶極為順暢,諸如內擫筆勢、一搨直下都是受羲之影響。結字寬綽舒展,取橫勢,則有李邕特征。

把《高力士墓志》和那些一流唐碑相比,絲毫不落下風,以行書入碑、筆勢翻飛流暢,甚至比唐楷更為自然瀟灑,是一件價值極高的名作,喜歡的書友可以拿來臨摹練習。

大家對高力士有何評價?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