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發現隋唐古墓,龜殼刻有961個字的墓志銘,專家:吹牛皮
2023/10/03

ADVERTISEMENT

1973年,陜西一農民挖出了一座李神通墓,讓人細思極恐的是,墓中擺著一只神秘石龜,掀開龜殼后,下面竟然刻了961個字。這座古墓不同尋常,不但出土了兩件國寶,還揭秘了唐太宗一家千年前一段秘密往事。

西安碑林博物館至今還收藏著幾件重要的文物都是出自我們今天要聊的這座墓。

1973年一群農民正在灌溉土地,絲毫沒注意腳下正在發生著變化。人們興高采烈的聊著一年的收成和鄰里八卦,突然一聲悶響,說話的人突然就消失在大家眼前。

眾人圍上來才發現那人先前站著的地方發生了一大片坍塌,里面黑黢黢的不知道是什麼地方。掉下去的人片刻驚慌之后,努力適應黑暗,想看清楚這是什麼地方,卻被眼前的赫然出現的怪物驚呆了。

「啊呀」一聲爬出洞口,往家逃。

可這畢竟是陜西,百姓們對古墓這種事一直見怪不怪。回到家后的農民左思右想決定上報,認為底下必然是有什麼東西存在。當地的文物局接到指令,立刻派相關專家前往現場,并開展搶救性挖掘。

畢竟洞口可能被淹,墓中的文物極可能受到侵蝕。

專家們通過周圍的封土和墓室的結構很快就推測出這是一座隋唐時期的墓葬,墓主人的身份可能很顯赫,但是墓室周圍的盜洞也讓專家們心頭一驚,可能留給大家發掘的東西未必剩下什麼了。

ADVERTISEMENT

走進墓室就是那所謂的「大怪物」,這其實一只石龜。不過如此龐大的足有接近一米七長的仿生石像在古墓中還是少見的。獸首龜形,高64厘米,寬96厘米,長166厘米。

墓里共出土了300多件金玉、陶器等陪葬品。還有大量的珍惜墓壁畫。可是專家四處勘測都沒有找到墓主人生平的相關記載。

于是,大家把目光集中到了這個龐大的石龜上。龜背上刻著墓主人的身份「大唐故司空公上柱國淮安靖王墓志銘」,將龜殼掀開后果然在內發現了961個字的墓志銘。

這還是唯一出土的龜形墓志。志文陰刻楷書31行,行31字。銘文四剎飾水波紋,龜身飾龜甲紋。底座呈長方形,四側飾水波紋。

墓志銘的內容卻讓專家們哭笑不得,因為主要是吹噓了墓主人打了多少勝仗,講述了墓主人跟著高祖李淵以及太宗李世民出征時多麼輝煌,戰績多麼耀眼。

幸而,他的簡歷不是多麼小眾,他身邊提及到的這幾個人,好巧不巧,是一段我們都頗為熟知的歷史。專家們確定了墓主人是李壽后,便對墓志銘的可信度有了懷疑。

李壽字神通,是唐高祖李淵的堂弟。這個人的墓志里記載其幼年聰慧,武力超絕,就各方面都非常突出和優秀。當時對戰竇建德的時候,那真是叱咤風云。

然而實際上,李壽這輩子就沒打過勝仗。少年時聰慧沒有記載,確實喜歡行俠仗義,仗義疏財。

ADVERTISEMENT

高祖李淵起兵的時候,李壽堅定不移的追隨李淵,雖然沒貢獻特別多的武力值,但這份信任和支持足以讓李淵感激。

大唐建立后,李壽也被論功行賞,封為右翊衛大將軍。很快就迎來了他所說的那場和竇建德的對戰。歷史的真相是他不僅沒打贏,還讓對方給俘虜了。

太宗李世民「玄武門事件」的前一夜還和李壽一同喝過酒,事后李壽也是堅定的站在李世民這一邊。如果說李壽這一輩子真的做過什麼豐功偉績的大事的話,那麼就如他的字一樣,他可能在能掐會算上有些神通吧。

每一次,都剛好選擇了最正確的方向站隊,完美的避開了所有風險。

後來,李世民論功行賞時還對部下貼心的說:誰對賞賜不滿大可以提出來,咱們可以溝通商量。

在座的將領都沒有敢吭聲的,唯獨這個李神通一下子站起來,「我在關西起兵,首先響應義旗,而房玄齡、杜如晦等人只是捉刀弄筆,功勞卻在我之上,我感到難以心服。」

唐太宗內心可能都感到無語,沒想到李壽這麼沒有自知之明,他也只好給他澆澆冷水,讓李壽清醒一下。

唐太宗說:「你響應起兵也不是什麼好炫耀的,無非是為了避災而已。再說你的功績,對戰竇建德你全軍覆沒不說,人還被抓了,丟人哪!劉黑闥再次糾集余部,你又一次丟盔棄甲!你瞅瞅你干出一件拿得出手的事不?再看看房玄齡等人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使我大唐穩固無憂。

我給你封賞是看在你是皇親國戚,你自己也得有點分寸。」

李世民這番搶白總算是讓李壽安靜了下來。

貞觀四年,李壽去世,享年五十四歲。

神龜有長壽之意,可顯然,李壽并算不上什麼長壽。而這份墓志銘也許是寄托了他對自己的一種美好幻想吧,人都死了,過一過嘴癮,又有什麼關系呢。

他本也沒料到,會有人挖墳來偷窺他的秘密吧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