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游牧政權,為什麼都特別喜歡打仗?他們到底為何而戰?
2023/12/07

ADVERTISEMENT

古代的游牧民族,之所以喜歡打仗,根本原因其實只有一個,那就是他們需要足夠的生存物資!

如果不去劫掠,他們就無法獲得足夠的鹽、茶葉、糧食,以及各種必要的生活必需品。在先秦時代,因為中原地區沒有被統一,所以游牧民族也可以通過小規模的劫掠,滿足自己的需求。

可是等到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后,面對長城的阻擋,小規模的游牧部落,根本沒法深入長城以南,通過劫掠滿足自己的需求。所以,在這之后,草原上就開始出現強大的游牧政權。

再之后,就是農耕政權和游牧政權,持續千年的對抗賽。

所以,說到底,古代的游牧政權打仗,其實都是為了生存!生存,才是文明的第一需要!而當一個文明,缺少必要的生存物資,自己又無法生產的時候。發動戰爭,去搶劫其他有這種物資的文明或者政權,就成了一個必然!

為了更好的理解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先從古代草原文明的生活模式說起。

和很多人想的不一樣,古代的游牧政權,其實特別窮!對于游牧民族來說,最重要的財產,就是牲畜。

ADVERTISEMENT

牲畜越多,財產就越多。這就好像農耕文明的耕地,地主擁有的土地越多,地位和財富也就越高。

但問題是,兩者抵抗風險的能力,完全不是一個級別的。

古代地主努力耕種,趕上一個好天氣,今年就能多生產很多糧食。多出來的糧食,可以存下來明年再吃。就算明年趕上天災,糧食顆粒無收。但靠著去年種出來的糧食,還是能活的很好。而且,不管是災年還是豐年,耕地一直都在那里,一直都屬于地主。

只要不是遇上改朝換代,或者大的戰亂,土地會一直在這個地主手里。

但是游牧民族不行。

游牧民族的主要生產資源,就是牲畜。可問題是,牲畜很容易患病。一旦出現瘟疫,整個牲畜群體,會很容易死絕。就算天氣比較好,牲畜可以多產出一些肉和奶制品。但這些東西,遠不如五谷那麼容易保存,很難保存超過一年的時間!

而如果遇到天災,農耕文明可以靠著之前種的糧食,繼續生活。可是游牧民族,牲畜就很容易會死絕,然后失去一切。而游牧民族失去牲畜,基本上就和地主失去耕地差不多。

ADVERTISEMENT

所以,兩種文明在風險抵抗能力方面,完全就不是一個級別的。

這種差異,直接導致了一個關鍵結果:那就是農耕文明遇上天災,可以靠之前的積累生活。但是游牧民族遇到天災,失去了食物,就必須得去搶周圍其他文明的食物。在生存面前,所有的道德和社會秩序,都會顯得蒼白無力。

嚴格來說,古代歷史上所有的游牧民族,和農耕文明之間的戰爭,根源其實都在這里。

那麼,除了戰爭之前,難道就沒有其他手段,能夠解決這個問題嗎?

答案當然是有。而且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有人找到了這個解決辦法。這個辦法,就叫做商貿。

從很早的時候開始,在農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之間,就開始進行大規模的貿易。對于農耕文明來說,雖然自身的抗風險能力很高,但自身想要獲得牲畜,以及其他肉制品和奶制品的成本,都比較高。相比之下,直接拿著糧食,或者各種物資,去和游牧民族交換,成本其實更低!

這個辦法,從很早的時候開始,大家已經在用了。但是,隨著雙方貿易不斷進行,一個新的問題就再次出現了:擁有更高風險抵抗能力的農耕文明,在進行商品交易的時候,往往會占據更多優勢。

ADVERTISEMENT

簡單來說,正常情況下,一車糧食可以換一頭牲畜。這個結果,雙方都能接受。但很快就有人發現,如果草原那邊發生了天災,接下來我們就可以用更少的糧食,換取更多的牲畜!

如此一來,雙方的不平等貿易情況,很快就出現了。然后,游牧民族這邊,辛苦積累的財富,就開始迅速被農耕文明這邊,以商業的方式給換走了。這讓本來就不富裕的游牧民族,變得更窮了。

所以最后,很多游牧民族的聰明人發現:不做生意,無法獲得生活必需品。如果做生意,反倒會被壓榨的更快!

既然所有的辦法都行不通,那接下來,也就只能打仗了。

就這樣,農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之間,永無休止的戰爭開始了。而戰爭的結果,基本上就只有三個。要麼雙方打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誰也奈何不了誰。但每次大戰結束之后,各自內部人口數量都會下降,內部需求會下降很多,也算變相解決了問題。

要麼農耕文明大獲全勝,一口氣打到游牧文明的老窩,迫使游牧政權徹底臣服。這個結果,可以參見‘封狼居胥’和‘勒石燕然’。

要麼游牧政權大獲全勝,直接滅了農耕政權。但再之后,因為地理原因,農耕文明的地盤不適合放牧。所以最后,游牧政權又會被同化為農耕政權,徹底接受了農耕文明的改造。

除了這三個結果之外,在古代的歷史上,幾乎不可能有其他結果,全世界都一樣。當然,也有很多人,嘗試過第四種結果。也就是在大獲全勝之后,直接選擇斬草除根!永絕后患!

但這種事情,也就是聽上去可行而已。

因為只要那塊地方還在,以后用不了多久,這里就還會出現這種文明。而在古代的生產力條件下,你又不可能把整個草原,都給圈上防護網,不讓外人進去放牧。只要有人在這里方面,再次形成游牧文明,就是遲早的事情。

當然,第四種結果,其實還有一種可能,也是古代中原王朝,最喜歡用的一種辦法。

那就是我打贏你之后,不會對你進行斬草除根,而是利用文化和生產力,直接對你進行同化。同時,我會派出軍隊和官員,直接對你進行管轄,徹底把你納入我的直接控制范圍!

歷史上的中原王朝,在鼎盛時期,基本上都是這麼做的。這樣做的效果,也確實很大,可以從很大程度上解決問題。

但同時,這樣做的結果,會造成巨大的財政負擔。因為在古代的生產力條件下,中原王朝想要直接統治草原,難度太大!以至于統治草原花費的成本,遠高于獲得的利益。

所以,一般到了王朝中后期的時候,各大王朝都會逐漸放棄駐軍和控制。

不是他們不想繼續控制,而是成本已經高到大家承受不起了。

而再之后,隨著中原王朝不再控制草原,之后的劇情,就又變成了草原游牧政權崛起,繼而南下劫掠了。這就成了一個死循環。

總結起來,在古代的生產力條件下,因為游牧政權無法生產自己所需的必需品,而其他方式,又都有各自的弊端,同樣也無法完美解決。所以最后,大家自然就只能用戰爭來解決問題了。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