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閘蟹「攻占」英國泰晤士河,結果英國人一個都不敢吃,只敢發文章怒罵?
最近英國媒體發布了一則痛斥大閘蟹的報道,在這篇文章里,大閘蟹被描述成了「泰晤士河里的惡魔」。
英國人認為,大閘蟹是一種入侵物種,嚴重破壞了當地的水質環境,「肆意虐殺」當地的水生動物,甚至還爬到地面上、草叢里嚇唬人,英國人每每看到大閘蟹都會嚇的跳腳。
這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在我們看來,大閘蟹是一種讓人人垂涎欲滴的美食,每到了八九十月份,誰家不買點大閘蟹解解饞啊,那滿膏的黃澄澄的大閘蟹,要是進入我的嘴,別提我有多開心了。
要是像英國那樣大閘蟹泛濫的話,保準每個人都會準備個大網兜和鉗子,到處去抓大閘蟹了。
在我們眼里是美味的大閘蟹,為什麼到了英國人眼里卻成了「惡魔」呢?大閘蟹又是如何在英國泛濫的呢?
大閘蟹又叫「毛蟹」,有一對非常粗壯的大鉗子,也就是「螯足」,上面長滿了密密麻麻的絨毛,非常的孔武有力,如果你要是靠近它,它會立馬舉起自己的大鉗子作保護狀,隨時準備夾你。
正是因為這樣,在英國人的眼里,大閘蟹實在太可怕了,誰都不想被那堅硬粗壯的大鉗子給夾到,所以英國人看到大閘蟹就會遠遠的躲開。
在英國的社交平台上,有無數人推文表示自己看到了大閘蟹:
一位網友出門遛狗的時候,自家狗首先看到了大閘蟹,汪汪叫吸引了他的注意,他這才看到了大閘蟹,并表示很「驚訝」!
還有英國網友看到大閘蟹橫穿馬路,覺得「太詭異了」!
被妖魔化的大閘蟹確實給英國民眾帶來了困擾,因為大閘蟹確實不是他們的本土物種,雖然大閘蟹早已經「入侵」他們的國家,但是像近期這樣頻繁且大規模的入侵還是比較少見的。
至于大閘蟹是如何到英國本土的,有這麼兩種說法,一種是意外,一種則是有意為之。
首先來看看「意外說」,這一說法的大概時間是在20世紀初。歐洲國家首次出現對于大閘蟹的報道是在1912年,德國首次發出了官方報道,聲稱在他們的國家發現了本屬于中國的大閘蟹。
德國的科學家在調查之后發聲說,大閘蟹大機率是通過航運到達德國的。
來往于中德兩國的貿易商船,為了保持船艙的平衡,會在船里注入壓艙水,這些大閘蟹很可能就是
通過壓艙水到達德國的。
這些壓艙水在船只靠岸之后就會被排出船體,大閘蟹就這麼跟他們本土的水源有了接觸,開始在德國盛行。據統計,德國現在大概有超過15億只大閘蟹,分布在德國的各個水域。
歐洲水系發達,互聯互通,大閘蟹既然能到達德國,也必然會通過航運到達歐洲各國,英國自然也就不例外,英國的母親河泰晤士河自然最適合大閘蟹的生存。
其次再來看看「有意為之說」,這種說法是歐洲人自己引入的大閘蟹,也是在20世紀初,歐洲人為了改善自己的水質,從中國引進了大閘蟹。
這本來是一件好事,但是!他們自己管理不當,讓大閘蟹從被試驗水域逃出,最終導致泛濫。
無論是意外還是有意為之,歸根結底的原因還是
大閘蟹的生存能力太強了,在任何水質中都能生存的很好。這主要還是得益于大閘蟹那張什麼都吃的嘴。
大閘蟹是一種雜食性動物,吃的食物范圍非常廣,像生活在河底的螺類、貝類等底棲動物,各種小型的魚類蝦類,各種軟體動物還有海藻等水底植物,都是大閘蟹的食物。
如果是碰到小青蛙和小蛇的話,大閘蟹也是能與之戰斗一二并且吃掉它們的。
還有人說大閘蟹是食腐動物,可以以任何腐爛的水生動物尸體為食,一些植物的碎片它們也會撿起來吃,甚至為了找東西吃,能進行長途跋涉的遷徙,從一個水域走到另一個水域,只為了找東西吃。
除了能吃之外,大閘蟹之所以在歐洲國家泛濫,還因為大閘蟹強大的繁殖能力。
大閘蟹通常在4到10月份之間進行繁殖,繁殖高峰期是在6-8月之間,越大的雌蟹,抱卵的數量就越多,
即使是最瘦小的雌蟹,也大概能產出20萬粒卵,更別說那些體型稍微大一點的雌蟹了,產一次卵大概能達到70萬只。
按照這個產卵的數量來說,如果是在中國,其實也并不算多,因為我們會吃大閘蟹,有時候大閘蟹的數量還不夠我們吃的。但是在英國可就不這樣了,英國人不吃大閘蟹,所以大閘蟹才會泛濫。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