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對趙云有何偏見?臨死還不忘留下遺言,叮囑阿斗不能重用他!
2023/10/03

ADVERTISEMENT

前言

三國時期,有一位身懷絕藝、臨危不懼的奇才武將,他就是趙云子龍。趙云一生忠心耿耿,立下汗馬功勞,尤其在長坂坡一戰中力挽狂瀾,力保主公劉備的骨肉之胎——阿斗平安歸來。

然而晚年的劉備卻叮囑兒子切勿重用趙云,趙云的忠心在劉備眼中似乎無足輕重。這其中緣由何在?


晴朗的早晨,五月的風吹拂著院落中的綠意。劉備靠在床頭,嘴邊掛著淡淡的笑意,臉上看不出痛苦。

「孔明、丞相,還有你,阿斗......」他虛弱地喚道,「我這一生,虧欠了你們太多......唉......」

「父親,您說什麼虧欠,兒子一直感激父親對我的恩情!」年僅十七歲的劉禪跪在父親床前,眼淚潸潸。

「阿斗,父親這一生,最開心的就是......看著你平安長大。」劉備摸著兒子的頭,喃喃道,「我這一生,最不舍的,就是與你分離......」

「父親!」劉禪哭喊道。


「阿斗,父親有一件心愿......你一定要記住......」劉備神色堅定,抓住兒子的手。

ADVERTISEMENT

「父親盡管吩咐!」

「無論何時,千萬不可重用趙云......他性格剛烈,難以駕馭......你要防著他......」劉備說完,長出一口氣,仿佛卸下心頭大石,臉上露出釋然的笑容。

當晚,劉備便含笑而終,享年六十三歲。臨終前囑咐兒子切勿重用趙云,似乎一直是他心頭的枷鎖。這個忠心耿耿的趙云,最終還是沒能贏得劉備的信任。這其中,定有隱情。


事實上,趙云與劉備的恩怨情仇,遠比人們想象的要復雜得多。

一切要從建安十三年說起。當年,曹操率軍南下,劉備倉皇出逃,但在混亂中竟把妻小遺棄。當時剛投奔劉備的趙云子龍眼看主公無情,夜里悄悄返回,冒著生命危險救出襁褓中的阿斗。

那一夜,刮著驚人的北風,樹林呼呼作響, 全是銀裝素裹的冰天雪地。趙云一身黑衣,趁著夜色掩護,獨自一人懸崖絕壁,翻山越嶺,終于來到曹軍燒殺搶掠的山村。

ADVERTISEMENT


他快速且輕悄地穿過滿是血跡和尸體的村子,很快就在一間破敗的茅屋中,發現了被遺棄的阿斗。

"吾主心狠手辣,竟棄妻舍子保全一身,此舉豈是英雄所為!"趙云心中暗暗咬牙,小心翼翼抱起襁褓中的阿斗,就像抱起劉備希望的火種。在寒風中,他披荊斬棘,腳步不停,終于將阿斗平安送回。

劉備得知后,對趙云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他連連道謝:"趙子龍啊,你救了吾兒,吾實在虧欠了你。從今以后,你我一家人了!"


然而深處,他的內心并非全無怨言。因為這次事件,無形中讓趙云與劉備形成了鮮明對比。劉備視妻兒如草芥,趙云舍命相救;劉備落荒而逃,趙云回頭相救。趙云的仁義之舉,使劉備難堪。

再者,劉備之所以拋棄阿斗逃命,正因為他明白,自己的生死存亡,才是最重要的。但趙云擅自回頭,不僅可能丟了小命,還可能因此失去劉備。這與劉備的初衷相違背。雖說救人是好事,但違命行事,讓劉備如何放心?

ADVERTISEMENT


這是趙云第一次讓劉備心生芥蒂。

時間來到建安十九年,劉備終于在經年征戰后,占領益州,有了自己的根基。他欣喜若狂,立即就想把城內房產和城外良田,一并分給各路諸侯以犒賞三軍。張飛、關羽對此更是樂不可支。

然而,趙云卻出言相勸:「我主公英明,此舉后患無窮。成都剛平,百姓心志未定,急于分配恩賞,只會招來民怨。不如緩則緩之,俟民心歸附,再行分封為妙。」


劉備聽罷,不禁臉色一變。原本興頭上的好心情被趙云潑了冷水。眾人皆知劉備此舉的用意,唯獨趙云在眾臣面前指出了他的過錯,這讓他難以抉擇。

"子龍啊,你說的有理。然漢王拿下新地,犒賞三軍是應該的。一味慎重會被人看扁。"張飛惋惜地說。

"主公有難言之隱,臣下不該獻計添亂。還請主公明鑒。"關羽也接口道。

兩人言語中已有對趙云的微詞。趙云不以為意,面色從容地解釋道:

"吾主拿下新地是大功一件,犒賞三軍固然應當。但成都民心未定,倉促行事只會適得其反。臣下沒有添亂之意,唯恐主公大局受阻。"


劉備無奈地擺手:「好了,你言之有理。我們暫緩處理此事,待民心穩定再議。」

最后劉備聽從趙云的建議,暫緩了分封之舉。但內心對趙云已起了芥蒂。作為主公,理應受到全體臣屬的擁戴支持,哪能容得下一個逆耳忠言的趙云?

這是趙云第二次得罪了劉備。

再後來,關羽在麥城被孫權所殺,劉備痛心疾首,誓要為關羽報仇。諸葛亮等人或勸或規勸,劉備志在必得。在一片唯唯諾諾中,只有趙云直言不諱地勸阻劉備,直指此舉的風險。

"主公,仇可報,但時不可失。吳國勢大,貿然用兵只會白白犧牲人命。"趙云鄭重勸道。


"子龍!你也像他們一樣,怕死怕傷不成?"劉備冷哼一聲,"你可知羽哥對我有多大恩情!我定要為他報仇雪恨!"

"臣義氣相投,也想為羽哥報仇。但現今國力弱小,冒進用兵只害蒼生。"趙云不卑不亢。

劉備氣得拂袖而去,大聲道:"閉嘴!你不過一個短視之徒,居然敢妄議軍國大事!"

趙云嘆了口氣,不再言語,心中卻明白劉備志在必得。為了避免他犯下大錯,趙云只能采取極端手段——當晚便遭到軟禁。

劉備大怒,當即把趙云關了起來。后在張飛苦苦哀求下,才勉強釋放。但自此之后,劉備對趙云的戒心更深,夷陵之戰時,也再未重用過趙云。


一個忠言逆耳的趙云,讓劉備又愛又恨。愛他那股子剛烈精神,恨他總想逆著自己。

還有更深層的原因,讓劉備對趙云防備有加。那就是趙云的多次投靠和叛離。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