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關羽成功突圍,夷陵之戰劉備能不能打贏?答案非常簡單!
2023/10/03

ADVERTISEMENT

關羽的死,其實一直存在爭議!為什麼呢?原因之一就是關羽在襄樊打了5個月的仗,劉備在成都卻是沒有一兵一卒的支援。劉備當時作為蜀漢掌門人,身兼匡扶漢室、剿滅曹魏的正義目標,但是卻對孤身北伐襄樊的關羽沒做絲毫的表態,任由關羽獨自北伐。

原因之二,就是孫權在背后突然搞襲擊,這是誰的責任?歸根結底其實這就是劉備與孫權之間出現了裂痕,此前湘水劃界,劉備親自率領兵馬準備與孫權交戰,只不過由于曹魏有所動作,劉備這才無奈跟孫權平分荊州。

換句話來說,在湘水劃界 之時,其實劉備與孫權之間就已經出現了嚴重的裂痕,劉備當時不但沒有及時修復與孫權之間的聯盟關系,反而慫恿關羽率兵與孫權對峙,孫、劉關系一度出現劍拔弩張的態勢,這是作為川中掌門人劉備的疏忽。

如果孫、劉聯盟關系得以繼續,想必曹操要和孫權合作,估計孫權也不會考慮。畢竟此前孫權已經將自己的小妹下嫁給了劉備,明面上孫權還得叫劉備一聲「妹夫」。因此關羽的死,絕對不是大意所致!而是孫劉綜合原因導致。

ADVERTISEMENT

在襄樊之戰,關羽戰敗之后,曹操故意放任關羽逃走,而孫吳大都督呂蒙卻對關羽窮追不舍,雖然劉封、孟達坐鎮上庸,但是坐山觀虎斗,選擇了和劉備一樣,對關羽采取見死不救的態度。

最后關羽落入孫吳的包圍圈,關羽、連同關平一同被斬殺。在關羽被斬的地方離成都的直線距離僅僅20里,在赤兔馬的加持之下,關羽入川估計不會超過半日。

可惜的是,關羽最終還是沒能改變命運,關二爺其實是死不瞑目的,關二爺想要成功回到成都,一來是報孫吳突襲之仇,二來恐怕也會詢問劉備,為何一直不發兵支援?劉封為何敢公然拒絕發兵援助?

針對上述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一直不發兵支援,恐怕劉備會說剛剛結束漢中之戰,川中需要休養生息。第二個問題,劉備最好的答復其實就是廢除劉封官職,貶劉封為凡人。

解決完這兩個問題之后,關羽會直接聯合張飛要求劉備組織兵力攻打孫吳,這其實也就是後來的夷陵之戰。

如果關羽成功突圍,夷陵之戰劉備能不能打贏?答案顯而易見!

發動夷陵之戰的目的其實就是為了報復孫權突然襲擊荊州之仇,如果關羽成功撤回到成都,夷陵之戰不會拖到公元221年的7月才開始,預計會在公元220年初劉備、關羽、張飛便會率軍東征孫權。

ADVERTISEMENT

相當于夷陵之戰會提前1年多發生,那麼夷陵之戰的主帥會是誰?首先不可能會是關羽,也不可能是張飛,主帥仍然是劉備擔當。而關羽呢?他可能會和閬中的張飛合兵一處,其實關羽如果有幸逃回成都,他身邊的士兵基本上可能忽略不計,最多也就只有關平、周倉跟隨關羽左右。

只不過關二爺可能會想不通,自己帶兵數十年,不料到頭來身邊卻無兵可帶。好在有好哥們張飛在閬中,不但有兵有將,而且也頗得人心。如果攻打東吳,關羽、張飛定然聯結一處,會與劉備合兵江州,最終商討攻打孫吳的戰略。

那麼,攻取孫吳的戰略由誰來制定?顯然還會是劉備,這正如後來劉備發動夷陵之戰的情況一樣。更何況,關羽、張飛也只會聽從劉備建議。加之關羽此前已經丟掉荊州,更加沒有顏面在劉備面前提攻取孫吳的戰略,關羽會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攻城拔寨上面,當然了此次進攻孫吳,關羽會擔當水軍統帥,黃權可能會作為關羽副手。

而張飛就更加不用多說,沖鋒陷陣本身就是他的長處,劉備定然會將張飛帶在身邊。

夷陵之戰有了關羽、張飛加入,劉備能不能打贏?針對這個問題非常簡單,關羽主要負責水軍指揮。而張飛主要負責陸地之上與孫吳兵士周旋,劉備主要負責三軍總指揮。但是此次出軍正是為了復仇,講究的就是速戰速決!

ADVERTISEMENT

而孫權當時任命的孫吳大都督正是陸遜,陸遜當時采用「避開鋒芒,伺機破敵」的戰略。簡單來說就是放劉備的兵馬深入吳地,然后等到劉備兵馬疲憊之時,再與其交戰。其實這個戰略很容易就會迷惑劉備,會讓蜀軍低估孫吳兵士,從而出其不意擊敗蜀軍。

果不其然,陸遜利用「避開鋒芒,伺機破敵」的戰略,成功將劉備大軍吸引到夷道,劉備將所有軍馬駐守于山林之間,那麼如果此時多了關羽、關平、周倉等人加入戰斗,恐怕也只能打敗孫吳的水軍,但是在夷陵道口關羽頂多會采取支援行動。

如果陸遜利用火攻,同樣的道理有了關羽、張飛加入夷陵之戰,劉備或許不會狼狽撤退,很有可能變成且戰且退,畢竟關羽會隨時支援劉備大軍。而張飛足夠匹敵孫吳眾將,因此孫吳部將并不會玩命追擊。

因此總結來看,如果關羽、張飛加入夷陵之戰,劉備不會敗得如此狼狽,最大的可能就是「且戰且退」,道理很簡單,即使張飛、關羽加入戰斗,如果劉備依然采用錯誤的戰略方式,同樣的會在夷陵兵敗,只是敗得不會太過狼狽,即使戰敗關羽、張飛也會保著劉備殺出重圍!

用張飛的話來說就是,只要劉備這個根在,就會招收千個、萬個兵士出來。

以劉備自負的軍事能力來看,顯然劉老闆不會在夷陵打贏陸遜。雖然劉備之前想利用圍點打援的戰略,但是被陸遜看破,陸遜并沒有上當。

再者,劉備糧草補給全部從川中運送過來,戰線拉得越長對劉備來說越不利。即使是龐統在世,恐怕也不能一戰而定孫吳,想要一舉打敗孫吳也是不現實的,因此即使關羽沖出重圍,成功回到成都,加上張飛一起,恐怕也不可能在夷陵打敗孫吳。

想要徹底打敗孫吳,就必須得詳細規劃,一城一地的侵占方可。就像後來諸葛亮北伐一般,只有解決好兵器、糧草問題才能解決軍士們的后顧之憂。

不管是主帥,大將換成誰?其實對整個戰局來說起不到決定性的因素,最重要的就是糧草、還有整個戰略是正確、實際可行的才能保證戰斗的勝利。

對于此,各位看官朋友如何看待呢?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