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半導體行業中,是否進入到下行周期和全球半導體的市場需求量息息相關。例如說,2020年,出現的芯片短缺,所以到了2021年就開始加大生產量,到最后變成存量過剩,需求進一步下降到了芯片下行周期的局面。到現如今為止,半導體市場上整體都沒有恢復平衡。
而不湊巧的是,中國市場是全球半導體的重要參與者,在他們急需恢復半導體需求平衡的時候,中國市場成為了不少企業穩抓的一個市場。只不過,美國半導體內的部分企業,大概要和大陸市場「無緣」了。
據美國統計機構數據計算的信息顯示,美國今年的微芯片出口金額減少了近20%,降低到了116億美元。這是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他們最低的一個水平。
而在這一份數據中,出口下降的主要地方來自于中國市場,進口下降了高達51%。但更讓他們不想看到的是,大陸市場越來越不依賴美芯了,因為在2021年的時候,他們微芯片的出口份額在大陸還占據33%,而今年卻只有13%。
表面上來看,這和前文說到的市場需求量下降有很大的關系,但實際上,除了這一點之外還有兩點,那就是大陸市場上的需求量逐步傾向于內銷,與此同時美國還一直在對大陸市場上實施限芯的舉動。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是美國限芯的結果——讓美國芯片企業出口數據下降,讓國產自研發的數據不斷提升。
對此,有分析人士認為,美半導體的限制政策或許會基于這樣的大數據做出一些變數,如開放對大陸市場上的出貨。
就個人認為,或許有這個可能。
美國的微芯片出貨主要目的還是在中國市場,這其中就包括了大陸和台企的采購。而在大陸市場降低采購量的時候,台企也在減少采購量。所以,他們將目光轉移到了歐盟市場。只不過現在的歐盟市場還不足以彌補中國市場上的損失,以此推斷在未來的一段時間中,美國的微芯片出口還將保持疲軟的勢頭,要想打破這個局面,就只有重新對大陸市場出貨。
只是,就算解除芯片的禁令,美國的微芯片出口也達不到他們的預期。
剛剛我們就說到了一個結論,大陸已經逐步不再依賴美芯了,不依賴意味著我們自己內部可以滿足這樣的需求,在這個時候我們沒有必要再次重演過去被卡脖子的歷史,自然是先對國內企業的芯片銷量下功夫。當然,一旦市場需求的疲軟期徹底過去,需求量上升我們或許還是要借助他們的產量,但僅這一點還不足以讓他們回到之前的局面,畢竟自主的國產芯要比他們更深得人心。
而且,就算是他們采用「傾銷」的手段,效果也將大打折扣,要知道「傾銷芯片」本身就違反了市場規則,至于我們也早就清楚大陸的芯片市場份額不該被他們擠壓。
對此,你們是如何看待這個事情的呢?歡迎對此進行留言評論、點贊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