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初年,朱元璋請來神棍劉伯溫看卦,竟說要殺李彬才能解決大旱災。這一殺人求雨的卦象,背后隱藏著怎樣的權謀?
1368年正月初四日,是個歷史性的日子。這一天,朱元璋在南京的城樓上向民眾宣告,明朝正式建立,他就任第一個皇帝。眾臣跪地高呼「萬歲」,人民歡呼雀躍,明朝開國之局已成。
作為元朝的繼承者,明朝承載著人民對太平盛世的美好期待。他們相信新朝能夠帶來政治清明、民生富足。然而好景不長,朱元璋登基之初便遭遇了難題——全國范圍內出現了持續數月之久的大旱災。
這場發生在明朝開國之年的大旱災,可謂是百年不遇。四月以來幾乎沒見過降雨,炎炎夏日烈日高懸,各地的莊稼都已經枯萎。農民們望著干裂開縫的田地,眼看著心血付之一炬,無奈地流下了眼淚。
如果來年不能豐收,今年秋天儲備的糧食就要支撐整個來年。可惜今年的莊稼已經瀕臨失敗,來年的糧食收成預計會大幅減產,對剛剛建國的明朝無疑將是個巨大的打擊。
朱元璋也對此感到無計可施。他帶領文武百官多次巡視災區,看到的都是同樣的景象——枯黃的土地,垂頭喪氣的農人,以及干涸缺水的村莊。朱元璋心中著急,卻也不知如何是好。
明朝剛剛建立,他需要通過政績穩固江山基業。可一場特大旱災打亂了他的步調,也讓百姓對新朝首年的印象降到了冰點。朱元璋焦慮之余,也在思考著要如何才能扭轉現狀,贏得上天的眷顧。
這時,有官員建議道:「陛下,臣聽說當朝有位神算子劉伯溫,不如請他算一卦,看看能否求得上天眷顧,賜我明朝以甘霖。」
提到劉伯溫,朱元璋不由微微一笑。他對這個號稱當世第一算命高手的劉伯溫還是有所耳聞的。
劉伯溫乃是一位融通儒釋道各家知識的著名相士。他利用易經為許多諸侯推演卦象,預言未來趨勢,準確率接近百分之百。由于他預測未來的能力近乎魔法,所以被稱為當世第一神棍。
此次大旱,或許可以請教一下劉伯溫的意見。若他能通過卜卦,提出化解災情的良策,也有助于穩定百姓的心智。于是朱元璋立即傳召劉伯溫進宮,請他卜一卦,看看能否指引明朝如何應對眼前的天災。
劉伯溫很快就來到了宮中。他謙遜地接受圣旨,退到一旁開始認真參詳易經,做起推演卦象來。
朱元璋在一旁靜候劉伯溫的結果。不一會兒,劉伯溫便篤定地站起身來,用銳利的目光盯著朱元璋,說道:「陛下,臣看了這卦象,知道了破解災難的方法。只需殺了李彬這號人,天必將轉晴,萬物將復蘇。」
朱元璋聽后頗感意外,也有幾分遲疑。這個李彬他還是知道的,乃是淮西李善長手下重要心腹,掌控朝中一方勢力。真要因降雨之事殺了李彬,后續肯定要面對李善長的強烈反彈。
但轉念一想,朱元璋又覺得劉伯溫所言甚有道理。李彬這個人確實奸邪不堪,曾利用職權在科舉中為自己的親信關門造車,讓別人無論如何高中也落選。又橫征暴斂肆意搜刮百姓財產,實在是禍害民生之徒。
若真能因殺李彬一人而解災情,也算是善待百姓了。
百姓苦不堪言,朝中奸佞當誅。既能除害安民,又能減弱李善長勢力,這對鞏固剛剛建立的明朝有好處。
于是次日,朱元璋便派人將李彬抓了來,當場斬首示眾。血濺當場,李彬的身體和頭顱就此分離。眾臣見狀都頗感意外,心中都在猜測這是否與劉伯溫昨日的卜卦有關。李善長得知愛將被殺,氣得七竅生煙卻也無可奈何。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李彬被殺后一個月過去,明朝境內的天氣并無任何改善。各地的旱情絲毫未減,平民的日子依舊艱難。劉伯溫的卦象竟未應驗,這使得朱元璋也頗感錯愕。
劉伯溫的預測力何以會失靈?這場殺人求雨的鬧劇背后,隱藏著怎樣的權謀?
其實,劉伯溫那番「殺彬求雨」的建議,只是借題發揮,引導朱元璋除掉李彬這個心腹。
劉伯溫與李善長一向不對付,屬于朝堂上的不同派系。
李彬作為李善長心腹掌握實權,對劉伯溫一派的發展擴張形成了威脅。
于是劉伯溫決定設法除去李彬這個眼中釘。他把握住朱元璋求雨解旱的心理,便編出一個殺李彬就能引來天降甘霖的讖語,引導朱元璋采取行動。
其實這純屬迷信,劉伯溫也不相信殺一個李彬就能換來天降甘霖。但他乘機把李彬描繪成貪官奸佞,以達到暗示朱元璋鏟除之的目的。
朱元璋自然不是傻子,他也清楚劉伯溫這樣的相面高手,往往會利用些手段來達成自己的目的。
但朱元璋還是選擇了照做,因為這正合自己的心意。李善長在朝中的勢力太大,必定會成為自己皇權的隱患。借著李彬的事,可以大大削弱李善長的威風,不失為一個好機會。
于是朱元璋順水推舟,果斷鏟除了心腹李彬,給予李善長以沉重打擊。李善長氣急敗壞,卻也無可奈何。朱元璋借著劉伯溫的卦象作為借口,達成了權術上的目的。
劉伯溫也沒有揭穿朱元璋的用心,而是更加賣力討好明太祖。
他時常約請劉伯溫猜字畫像,兩人關系日漸密切。
但好景不長,幾年后,劉伯溫便遭到了宰相胡惟庸的迫害。胡惟庸與劉伯溫素來不和,參詳過劉伯溫私下對自己的批評后,心中對劉極為怨恨。此時得了權,便想方設法陷害劉伯溫。
先是向朱元璋進讒言,誣陷劉伯溫貪圖錢財。朱元璋半信不信,削去劉伯溫俸祿,又停其官職。劉伯溫失意之下生病在床。胡惟庸趁火打劫,趁機給劉伯溫送去毒藥,逼其服下。劉伯溫身體轉壞,不久便病故。
而李善長也沒有善終,不久亦被朱元璋殺害。明太祖晚年為打擊群臣勢力,大肆誅殺開國功臣。李善長與劉伯溫都成為了受害者。
朱元璋這般濫殺功臣的做法使人深思。或許他心中防備功臣奪權,想給自己的皇族后代掃清障礙。但殘忍殺戮開國先輩,終讓許多英才早早夭亡,為後來建文時期的明朝埋下隱患。
當真正的叛變來臨時,建文帝手中已無能臣將,四面楚歌,最終還是未能守住江山。想來朱元璋在九泉之下,也會為當年殺人如麻的決定感到后悔吧。
大旱之年求雨殺人的故事,折射出朱元璋晚年疑心病嚴重,濫殺功臣為后世埋下禍根的歷史教訓。劉伯溫殺彬一事,也讓我們看到相面先生利用權勢達成自己目的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