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一位作家曾在一篇名為《忙碌的陷阱》的文章里提到,「21世紀的人們似乎都陷入了某種過度追求忙碌的瘋狂。」
「人們不愿意給自己一丁點閑下來的時間,仿佛忙起來是唯一正確的事。」
然而,一味逼著自己往前走,并不能更快到達彼岸,甚至有時候行之越急,反離之越遠。
生命這根弦不可能永遠緊繃,風雨來臨時,在屋檐下歇歇,才是明智之舉。
學會適當地停一停,多看看路上的一切,人生才能不被迷霧所困,盡享人間光明。
01
停一停,欣賞沿途的風景
知乎上曾有人提問:「人生終會失去一切,那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底下的高贊回答寫道:「去欣賞沿途的風景。」
是啊,我們生來便一無所有,離開時同樣留不下任何東西。
歲月易逝,我們能做的無非是多見些人,多遇些事,多體驗些酸甜苦辣。
人生的旅途并不需要馬不停蹄,時常停一停,所行之路,處處都是奇跡。
作家張文亮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男子在離世之后,來到了天堂。
他感覺自己的一生,雖然一直拼盡全力,卻從未獲得幸福。
因此,他向天神抱怨命運的不公,想要天神給他一個解釋。
天神笑了笑,沒說什麼,只是給了他一只蝸牛,讓他牽著蝸牛再去人世一趟。
男子是個急性子,平日的他從不止步,可如今牽著的蝸牛卻總是走幾步就停一下。
起初,男子心急如焚,拼命催促,卻實在拗不過蝸牛,只能隨著它的腳步。
可當他像蝸牛一樣停下來時,卻發現了那些一直被他所忽略的東西。
他聞到自家花園里傳出的陣陣花香,他聽到麻雀正在枝頭歡快的交談。
他看到了遠處的山川,也看到了日日夜夜在家等候卻總等不到自己的妻子與孩子。
那一刻,男子終于明白:
自己的一生走得太快,快到從不曾停下去享受本就擁有的一切。
人生的幸福不位于拼命奔赴的終點,而是藏于沿途的每一寸風光。
作家山峰在《都勻情歡》中寫道:
「不是路上沒有風景,是我們已經蒙住了雙眼,
不是沿途不美,是我們內心已經蒙塵。」
人一直在走,沿途的一切便陷入混沌,人間絕色皆淹沒于飛揚的塵土。
人世的風景,不僅是湖光山色,鳥語花香,更有家人閑坐,燈火可親。
停一停,去欣賞沿途的風景,哪怕路上風雨不斷,靈魂也有棲息之地。
02
停一停,恢復內心的能量
曾經看到一句話,令人印象深刻:
「當一個人不停奔忙時,損耗最多的并非是我們的肉體而是內心。
身體的疲憊可以通過睡眠來恢復,心理的疲憊卻難以自行消除。」
生活中的我們總是停不下來,表面看來一切如常,內心卻早已不堪重負。
心中的傷痛無法用一次次「成功」去治愈。
我們真正要做的,是給內心一點喘息之機。
生命的潛能,就藏在內心的平和與安寧里。
近代的音樂家們,許多人都熱衷于永不停息的創作。
總是耗盡心力的習慣,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他們創作生涯的短暫。
而被稱為「俄國音樂之父」的柴可夫斯基,算是音樂家中的異類。
每天早上,柴可夫斯基都至少花一小時喝早茶,讀書。
等到茶喝完了,他也不會立刻開始作曲,而是選擇外出散步。
直到將近上午十點,柴可夫斯基才會開始一天的「正事」。
柴可夫斯基明白音樂創作是一個相當耗費精力的過程,不能靠逼迫自己完成。
他曾說創作就像種子的萌發,自己需要經常停下來,種子才能自然地開花結果。
每天固定停下來的時光,有效地恢復了柴可夫斯基內在的能量。
在其他樂師困頓于創作的艱難時,他卻有源源不斷的靈感。
也因此,柴可夫斯基的創作高峰期維持了很長的時間,締造了無數經典的作品。
電影《瘋狂動物城》中有一句經典台詞:
「忙碌太久,偶爾也需要停下腳步,聽聽內心的聲音。」
一個真正高效能的人,能夠聽得到內心的求救。
他們在照顧好家人、照顧好朋友的情況下,也懂得照顧好自己的內心。
前行的路上難免風沙喧囂,一味往前走,只會讓酸楚、悲凄在心中不斷累積。
適時停下來,才能清空靈魂的疲憊,以更輕盈的姿態,踏遍人生的曠野。
03
停一停,保持一路的清醒
曾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句話:
「當你在森林中迷路時,你要做的不是亂走一通,而是停下來思考如何走出去。」
人生的峽谷,蜿蜒曲折,一味向前走,容易走進死胡同。
太多時候,我們妄自逞強,不愿停下,殊不知早已偏離了正確的航向。
任何旅途都需要一些錨定點。
適時停下來重新審視一切,人生才能無往不利。
多次打破世界紀錄的馬拉松選手埃魯德·基普喬格,是許多人的偶像。
很多人認為基普喬格的成功源于他傲人的身體天賦,以及不知疲倦的訓練。
可教練卻說,基普喬格的身體條件和很多東非的運動員相差無二。
他的訓練計劃也和其他隊員沒什麼區別。
其實,真正讓基普喬格出類拔萃的并不是一直奔跑的訓練,反而是停下來的思考。
在隊友和教練眼中,基普喬格是個不折不扣的「哲學家」。
在其他人都忙于不斷奔跑時,基普喬格每天都要拿出近乎一半的時間來思考。
每跑一段路程,基普喬格就會停下來進行總結,并將收獲寫在筆記本上。
任何一個采訪基普喬格的人,都會震驚于他厚厚的訓練日志。
這本日志上記錄著他對每一個動作,以及每一公里中心理狀態的觀察。
正是這種善于停下、反思的習慣,鑄就了馬拉松傳奇。
許多年前,心理學家曾提出過一個著名的「一萬小時天才定律」。
然而,它的意思并不是說盲目努力、堆砌時間,就能獲得成功。
相反,這個定律的核心叫做「刻意練習」。
它要求人們在每一次練習之后都要停下來去反思,充分的反思是天才的前提。
人生最大的阻礙,不是擋在路上的巨石,而是總在迷失的自己。
生命的驛站值得我們在此停留。
打開地圖,重新規劃路線,才能保持一路的清醒。
04
「人生不能走得太快,一定停一停,靈魂才能跟上。」
生命從來不應該是一根連貫的線,停下來的間隙藏著靈魂的光亮。
青山不老,蒼天不隕,靜下心來,駐足橋頭,才能感受到飽滿的幸福。
人生后半場,請學會停一停,歲月的茶也許更加甘甜醇厚。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